泰山景松的文化你了解多少?
2018-06-27 來自: 萊蕪市志宏園林 瀏覽次數:1103
泰山景松由于它的賤人頑強,被世人稱贊,松樹的那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,在北京有的公園里有一棵古老的松樹,現(xiàn)在為止已經有八百多年了,枝葉垂瀉,頂圓如蓋。盛夏某日,乾隆帝來到樹下,清風徐來,頓覺暑氣全消,乾隆皇帝十分高興,當即封此樹為“遮陰候”。陶淵明罷官歸來,扶孤松而盤桓,寄托自己的情志,釋懷“心為形役”的惆悵。李白借松言志,寫下了“為草當作蘭,為木當作松,蘭秋香風遠,松寒不改容。”的美好詩句,以表達自己不以流俗為伍的品性。
白居易也曾以詩歌贊美泰山景松的品格:“亭亭山上松,一一生朝陽,森森上參天,柯條百尺長;歲暮滿山雪,松色郁蒼蒼;彼如君子心,秉操貫冰霜。”他將泰山景松比德君子,正如陳毅元帥的詩:“大雪壓青松,青松挺且直。要知松高潔,待到雪化時。”兩首相隔千年的詩,卻同樣謳歌了松樹披霜歷雪,剛直不阿的堅強品格。
“愛君抱晚節(jié),憐君含直文。欲得朝朝見,階前故種君。知君死則已,不死會凌云。”詩人愛泰山景松的品格,想要每天都能看到它,與它朝夕相處,因此在屋旁栽上松苗,因為他知道,只要松苗不死,它就會參天凌云。詩人寫的是松,表露的是自己的情懷。